ACB News 8月30日報道,據澳農業部最新數據,2016年7月,澳大利亞對華牛肉出口總量較上年同期驟減45%,降到7586噸;今年前七個月總量5.5萬噸,縮幅達32%。其中,冷凍牛肉(主要為草飼牛肉)更是折損近半。從出口額上看,澳對華牛肉出口總值同比下降四成,由一年前的9100萬澳元降到5500萬澳元。
目前澳國內肉牛短缺而價格飆升,市場行情緊繃,牛肉產量縮減。與此同時,牛肉出口量也呈現明顯回落,今年上半年澳洲牛肉及小牛肉出口約52.8萬噸,同比降18%。對華活牛出口量約4.8萬噸,同比降29%,遠大于澳洲的總出口縮幅。出口下降多少有供應面的作用,但對于中國市場而言,似乎需求因素更為明顯,中國需求占據澳洲總出口的份額由歷史高位緩降,目前到9%左右。
據澳大利亞肉畜協會(MLA)分析,經歷近兩年爆炸式增長后,澳洲對華牛肉出口突然呈現大幅回落,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格局的變化。在中國市場,海外牛肉的競爭日趨激烈。最新的全球貿易數據GTA顯示,今年5月,巴西向中國出口的牛肉為2萬噸,而澳洲當月為8,433噸。巴西總出口量近16.8萬噸,而澳洲同期為12.8萬噸。此外,烏拉圭、新西蘭和加拿大對中國牛肉出口量也有不同程度上升。與這些國家相比,澳洲牛肉不具價格優勢。其次,相對隱性的是中國消費者需求模式的演變。隨著膳食結構升級,中國消費者對海外高品質牛肉需求長期看漲,澳洲出口商應在市場定位上更需戰略性,定位高端市場精品冷藏牛肉或將成為澳牛肉出口優勢。
澳中關系研究院(ACRI)和昆士蘭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院提出,活牛出口將成為另一個突破口,活牛貿易較盒裝牛肉更具出口優勢。昆州大學的斯各特?沃德恩(Scott Waldron)博士認為,中國市場大體上還是大眾型、價格敏感型的牛肉市場,澳洲很難與巴西等國家進行價格競爭。如果想要拿到更大的中國市場份額,在價格競爭上扳回一局,澳或許應考慮大規模的活牛出口。